世界羽联新赛制遭吐槽 赛事密集还强制参赛
马来西亚羽毛球大师赛今天在吉隆坡落幕,这是世界羽联今年施行新赛制后的首项羽毛球国际大赛。但由于多名羽坛明星的早早出局,世界羽联新赛制也在本次马来西亚大师赛期间引来一片质疑。近几年,世界羽联一直在试图通过提升羽毛球国际比赛的吸引力推广羽毛球运动,但赛制屡屡变动,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羽毛球国际赛事推广的艰难。
本次马来西亚羽毛球大师赛成了明星的梦魇地,中国羽毛球队的两大明星林丹、谌龙和马来西亚“一哥”李宗伟都在首轮出局。林丹直言,自己的目标是世锦赛、汤尤杯、亚运会等重要比赛。显然,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林丹也不可能把此次马来西亚大师赛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李宗伟则直接对世界羽联今年新的赛制提出质疑,他称,希望与世界羽联讨论一下,因为哪怕是自己被罚款,也无法按照世界羽联的规定一年内如此高频率的参赛。
世界羽联在今年对羽毛球国际比赛的赛制进行了调整,依照新的赛制,今年的羽毛球国际比赛共分为6个级别,其中世锦赛、汤尤杯等属于第一级别,全年的国际巡回赛分为第二级别至第六级别。世界排名前15的选手除了参加第一级别的国际大赛,还必须参加3站第二级别的比赛(全英赛、印尼和中国公开赛),5站第三级别的比赛(马来西亚、中国、丹麦、法国和日本)以及7站第四级别比赛中的4站。照此计算,世界排名前15的选手一年要参加12项国际巡回赛系列比赛,如果再加上第一级别的国际大赛,一年的比赛任务在十六七项以上,也难怪选手们对此叫苦不迭。
不仅像林丹、李宗伟这样三十五六岁的老将受不了,连现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麦年轻选手安塞龙也抱怨,世界羽联强制要求世界排名前15的选手每年参加至少12站巡回赛是不科学的,可能会增加伤病的风险。
这几年,世界羽联已经多次改革羽毛球国际比赛的赛制,包括对国际比赛进行更细化的分级,提高比赛奖金,向羽毛球运动欠发达地区倾斜,如在澳洲、北美等地增设高级别比赛等。在世界羽联的赛制改革上,可以看出,羽毛球运动希望借鉴网球的发展经验,通过高水平的赛事扩大影响力,进而推动整个运动项目的推广。
不过,世界羽联的诸多赛制改革显然没有收到理想的成效,比如,今年的羽毛球国际大赛基本都在亚洲国家举办;原本在澳洲和北美地区举行的高级别国际巡回赛,因关注度和影响力有限,今年又遭到降级处理。如今,在世界羽联的国际比赛版图上,亚洲地区的赛事密密麻麻,欧洲地区尚可,澳洲、美洲、非洲仅有星星点点的几项赛事,国际推广的步伐依然缓慢。
羽毛球借鉴网球的发展经验,其实有很多先天不足。除了羽毛球国际比赛的奖金距离网球相去甚远,羽毛球运动的明星球员也无法与网球相提并论,不仅明星球员的数量要少很多,明星球员的影响力也远不及网球明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更多的羽毛球国际比赛能够有明星助阵,世界羽联不得不对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作出苛刻的强制参赛要求,但这又引来了球员们对疲劳参赛的不满。
按照世界羽联今年的赛制,比赛从1月直至12月贯穿全年。今年的首项比赛刚刚开始,运动员们就已经对沉重的参赛任务提出质疑,世界羽联对此不能充耳不闻,明年的羽毛球赛制很可能又将是另一副模样。